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今年以来,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资本市场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通过完善基础性制度、推进多层次市场改革,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引导要素有序流动,填写着助力实体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的资本答卷。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市场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企业共实现首发、再融资、债券筹资总额约1.57万亿元;2016年以来,我国市场企业境内外筹资合计达到6.41万亿元。除A股市场外,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2016年以来到今年7月底,挂牌公司共实现融资约2143亿元。
资本不仅直接输血实体经济,也在帮助完善实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近三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保持着超过40%的年均增长率,到去年已增至2.39万亿元,居全球第二。市场化并购重组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助力去产能、去库存,促进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助推国企改革的能力。
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总体要求的背景下,一个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其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效果也将日益凸显。
资本输血:
IPO常态化 市场融资功能稳定发挥
实体经济为本,金融是其血脉。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对接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通过直接金融渠道服务各类企业,实现资本输血实体经济,恰是资本市场的优势所在。
去年四季度以来,A股市场IPO保持常态化发行,并视市场条件对发行规模进行微调。与此同时,证监部门着力打击违法违规、整顿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市场总体保持稳健运行。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对社会资金形成了有力吸引,也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6年,我国市场IPO、再融资(现金部分)合计融资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IPO家数和融资额创近五年新高,再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市场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6月,我国市场共实现境内筹资约1.57万亿元,其中首发融资1162.52亿元、再融资(定增部分)7324.73亿元、债市筹资(包括公司债、可转债、可交换债)7171.06亿元。其中,IPO融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1%,再融资规模则因抑制过度融资新政的出台而显著缩减。
直接融资规模的释放,表明了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中介,实现对接社会资金与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保持资金稳定供给的同时,A股市场还通过完善基础性制度、优化政策配套,不断优化直接融资结构,提升资金对接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在保持IPO常态化发行的同时严把入口质量关,新股发行审核的否决率日益提升。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6月,证监会共审核了275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37家被否,被否率达13.45%,远远高于2016年全年的平均水平。同时,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禁止募集资金用于类金融业务,限制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对上市公司忽悠式融资、跟风式融资实施严格监管。
其次,有限有扶,将股权融资的释放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落实中央“三去一降一补”决策部署相结合。一方面严格限制钢铁、煤炭企业IPO和再融资,防止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扩大产能。另一方面推进中小商业银行发行上市,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能力;推动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积极支持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融资。
再者,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扶贫攻坚战略,对西藏、新疆和贫困地区企业实施“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政策,对西部地区企业优先审核。
资本造血:
并购重组为产业升级提供高效平台
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今年上半年IPO的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新上市企业数量最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跟随其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及市场之手的产业选择。
与此同时,在去产能、去库存,产业转型、技术升级,以及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市场化并购重组也显现出了毋庸置疑的效率优势。资本不仅直接输血实体经济,也在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实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按全市场口径统计,2016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总计2.39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从2013年起,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的年均增长率维持在41.14%。
业内专家分析,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并购重组,可以促进技术更新,实现自身规模效益扩张,通过跨行业并购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活跃,则能通过支持国有企业做优做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自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煤化工、汽车、纺织、电力等8大产能过剩行业共有118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合计交易金额2336.78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服务业新业态等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共发生并购重组交易270单,涉及金额3253.31亿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678单,交易金额1.02万亿元,占全市场并购重组交易总金额的43%。
其中,既有宝钢吸并武钢,合并成立宝武钢铁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实现了减少恶性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化解过剩产能的案例;也有艾迪西、大杨创世、鼎泰新材分别重组申通快递、圆通速递、顺丰控股,从传统行业转型为综合物流服务商的案例。
长江电力收购三峡集团水电资产、国药一致与现代制药的重组,则实现了优质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布局优化。*ST舜船、*ST金瑞、*ST煤气等一批僵尸企业的重组也带动了更多行业加速整合。
资本新风景:打造多层次投融资生态
“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是一项综合工程,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也不能只通过IPO融资及再融资的单一途径。新三板市场设立后,经过4年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万家企业的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也在统一的监管规则下实现规范运行。
随着多层次市场体制机制的完善,一个多层次的投融资生态日益成形,它不仅实现了对更大范围内企业的融资服务覆盖,更重要的是,正发挥出市场遴选企业、资本识别价值的作用。
根据证监会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6473家,全市场挂牌公司总数达到11284家,覆盖所有89个非综合类大类行业;总股本6658.65亿股,总市值4.87万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4%,高新技术企业占比65%,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63%。
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认为,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不仅有效拓宽了资本市场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覆盖,让数以万计的中小微企业走上了持续规范的道路,更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机制,帮助大量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实现了高速成长。
新三板市场发挥的资源配置功能已不容小觑。统计显示,在小额、快速、市场化的融资机制下,2016年以来到今年7月末,共有3852家挂牌公司完成4660次发行,融资规模合计2142.74亿元。同期,A股市场IPO融资规模为2796.08亿元。
更难能可贵的是,新三板市场正在逐步发挥出资本对“新经济”的发现作用。目前,新三板有外部投资人参与融资的企业中,有706家亏损,占比为19.8%,表明外部投资者对“新经济”企业发生亏损表现出认可和包容。
除新三板市场,经过清整规范,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挂牌企业也已接近1.9万家,展示企业约6.5万家,企业累计实现各类融资近8000亿元。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的多层次架构日益丰满、多层次投融资生态日渐成形,金融将进一步回归本源,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将不断提升。